ad@jp - 廣告101的新嘗試

「廣告101」早前做了個小調查,發現很多朋友都有興趣了解更多有關日本的廣告資訊,所以龍年開始「廣告101」會出現多些有關日本廣告的文章,而所有有關日本廣告的文章也會在這裡發放,以供參考。

日本都有廣告博物館



在日本東京的廣告博物館,面積雖然不是很大,但是除了固定展品外,定期也有不同展題。它最新的展題為與紐約The One Club合辦的ONE SHOW 2011,介紹美國的國際廣告獎「One Show」的最新獲獎作品。其中包括2001至2010年One Show Interactive獲獎作品中最佳的10件廣告品,表彰「BEST OF THE DIGITAL DECADE」。

由近100位業界人士評審,選出10個21世紀首十年的最佳數碼作品 (其中一個作品為日本UNIQLO的廣告品):
1. Subservient Chicken(Burger King 2005年)
2. The Hire(BMW 2002/2003年)
3. Nike+(Nike 2007年)
4. UNIQLOCK(UNIQLO 2008年)
5. Whopper Sacrifice (Burger King 2009年)
6. Chalkbot (LiveStrong Foundation 2010年)
7. Dream Kitchen (IKEA 2006年)
8. Eco Drive(Fiat 2009年),
9. HBO Voyeur(HBO/2008年)
10. Dove Evolution (Dove 2007年)。

要看得獎campaign和有關訪問片段,可瀏覽 www.oneclub.org / Digitaldecade

雖然得獎作品和有關資料在互聯網都可以看到,但去開東京的同學還是值得到此廣告博物館朝聖,親身感受廣告媒體的演變。

P.S.博物館及展覽為「入場無料」,參觀人士有福了。




(広告@日本.6)

「Lady Kaga」在日本?!

Marketing人常抱怨Budget唔夠,攪唔到TALK OF THE TOWN 的 campaign。日本的旅遊業給大家上了寶貴的一課! 311東日本大地震後,旅遊業景氣下滑,反而激發了日本旅遊業界在困境中發揮無窮創意!

這裡分享兩個個案:

一批日本石川縣加賀市溫泉鄉溫泉旅館的女員工,近日化身成「Lady Kaga」,拍攝宣傳海報、短片,推廣當地旅遊業。Lady Kaga取自女神卡卡「Lady Gaga」的諧音,Kaga就是加賀的日文發音。雖然短片中並無美國流行天后Lady Gaga,但各旅館女員工以親切笑容在火車站歡迎旅客到訪加賀溫泉,卻令人留下深刻印象,短片至今吸引超過二十萬人點擊觀看,幾日前的無線新聞亦有報導。



亦可上Facebook了解詳情http://www.facebook.com/ladykaga.jp

日本烏龍麵發源地「香川縣」,去年十月靈機一動,在觀光網站上公佈正式改名為「烏龍縣」的搞笑影片,還邀請香川縣出身的名人要潤來擔任副知事,招開記者會宣布香川縣改名。這次的改名活動,當然是為了宣傳香川縣觀光加上名產讚岐烏龍麵!而且新設立的網站首頁更出現一大個要潤問你「香川縣」和「烏龍縣」哪一個聽起來比較好吃,如果點「香川縣」進去,還直接跳回原本的香川縣網站,整個就是要逼大家選「烏龍縣」呢!

「烏龍縣」網站 http://www.my-kagawa.jp/udon-ken/




廣告企畫人表示,他們希望能夠強調「香川縣是烏龍麵故鄉」的特色,剛好也符合香川縣政府「希望製作出一支前所未有的趣味觀光宣傳片」想法,雙方一拍即合,而影片也果然引發熱烈迴響,到香川縣旅遊的人數大幅提高。政府同時請來好幾位同樣是香川現出身的名人,扮成一般人來發表對香川縣改名的感想,簡真假戲真做!












對日本人無中生有的創意,真係寫個服字!



(広告@日本.5)

日本広告 vs 日本漫畫

日本作為世界漫畫大國,出產極多大受民眾歡迎的作品,漫畫中的主角在日本人心目中與明星無異。鑑於漫畫在日本的普及,自昭和期間至今日本出現大量品牌與漫畫的Cross Over廣告。以下跟大家分享幾個有趣的例子吧!


1970年 萬國博覧會廣告 ﹣Cross Over 星飛雄馬(熱血棒球漫畫巨人の星的主角)




















1980年 Vega手錶廣告 ﹣Cross Over 古代進(宇宙戰艦大和號的主角)




90年代樂敦眼藥水廣告 - Cross Over 龍珠





Nippon Rent a Car 廣告 ﹣ Cross Over 蠟筆小新





日清食品廣告 - Cross Over 矢吹丈






日產汽車廣告 - Cross Over 海賊王ONE PIECE


(広告@日本.4)

為什麼學習就不能賣廣告?

趁小朋友還在放年假,不妨多說一點與學童有關的廣告事件。

香港有個奇現象,就是非謀利團體很怕商業機構。學校為求「中立」,就刻意避開很多有品牌贊助的活動。

日本有個兒童樂園,小朋友可以進去扮演不同角色,包括飛機師、醫生、記者、速遞員、以至做漢堡包等。這些小玩意香港也偶爾出現,但這些角色分別由ANA、Johnsons & Johnsons、朝日新聞、宅急便、Mos Burger參與,真實感就有很大分別。

這個樂園裡有幾十個角色扮演角落,全由當地的知名品牌贊助。這點除了可以令扮演的場景與真實一樣外,更有助小朋友了解現實世界的品牌。我們只有零星的參觀可口可樂汽水廠的活動,單在這一點香港就很落後了。

要香港的品牌和廣告水平上升,除了要加強「發放端」的水平,如何教育「接受端」也不能忽略。這一點,香港政府、廣告業、以至marketing業界,過去一直都沒有什麼積極表現。

小朋友扮護士,在品牌贊助的醫務所工作,還穿上品牌的制服。


新聞社的設備也十足十,有電腦讓小朋友寫稿,也要帶著朝日新聞的記者證到場內其他「公眾地方」採訪。



各大日本知名品牌,都可以在這個兒童樂園找到。


(広告@日本.3)

小學生也懂什麼是4色黑

今天的電視新聞有一則故事,講述香港科學館的展品太少更新和太多損壞。當很多小朋友還在享受一個悠長的農曆新年假期,科學館這類地方其實不只是他們的好去處,也是教育新一代的重要窗口,更反映了一個地方的廣告水平。這方面,日本的科學館可能給予我們一點啟示。

大家看日本的廣告,可能都會發現其印刷水準相當高。看fashion magazine不在話下,就連在街頭看見的戶外廣告板、地鐵廣告、傳單廣告等,印刷水準都很高。

日本出現這種現象,除了當地的印刷技術較好,更重要可能是民眾對印刷效果的要求。市場總是由需求帶動,大家看當地的科學館,已經對小學生灌輸印刷的基本知識,也教他們如何分辨印刷質素。

就這點,也就明白為什麼就算一家小餐廳的餐牌,在香港和在日本的,於設計和印刷水準上都有一點距離。這大概也不是設計師的水平問題,關鍵似乎是「客戶」的要求所在。




印刷的CMYK是什麼?可能很多在職廣告人和marketing人也不太清楚,但日本的小朋友從小就知道這些印刷原理。




複雜的印刷效果,以互動簡單的展板介紹,C15M45K75Y90是什麼?也考不到這些日本小朋友。



有了顏色的知識基礎,就不難理解印刷機的運作原理。



C+M+Y=K。可能很多在職廣告人連單黑和4色黑都分不清楚,人家連小學生也知道在說什麼呢!



(広告@日本.2)

新年多福

新年最好的活動,除了是拜年,就是全城撲福!

這股風氣,在日本的marketing長時期鼓動下,儼如成為日本民眾每年春節的指定活動。

大家可能都聽過「福袋」了,「福袋」在日本並非一個隨便的宣傳語句,而是真的提供「堅揪」折扣的賀年禮包,商戶都會很誠實,不會借「福袋」過橋搏大霧。因此,大家還會偶爾在新聞見到日本人在街頭排隊買福袋的熱鬧情況。

日本新年慶祝的是西曆1月1日,但氣氛卻有如香港慶祝農曆新年一樣。很多日本民眾還會為親友寄上「年賀狀」,以示祝福。

祝各位新年進步,渾身是福!




折扣有保證的福袋,設計也千變萬化。




小店也會以福袋,應節吸引顧客。





大品牌也會參與這項「撲福」盛事。





有些香港商店會以這樣的包裝作gimmick,將一些舊貨以小小折扣推出,這種情況在日本很少見。


(広告@日本.1)